您现在的位置: 部门首页 >> 安全常识 >> 正文
高校日均发生电信诈骗案件2.9起,引起重视
作者: 来源: 发布时间:2015-06-16 点击:[]

据北京警方消息,2015年前4个月,首都高校日均发生电信诈骗案件2.9起,发案量已占到高校立刑事案件的一半以上。

据统计,当前活跃在社会层面的电信诈骗形式有30余种,常见的有冒充熟人诈骗、假绑架诈骗、直接汇款诈骗、网络招工诈骗、电话欠费诈骗等。诈骗内容有专门的团队精心策划设计,针对不同受害群体量身定做,步步设套。但无论诈骗分子的手段花样如何翻新,最后都是通过获取受害人的银行卡、密码等个人信息达到骗钱的目的。

北京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今年以来,高校刑事案件中电信诈骗案件较为突出。这一情况的出现,不仅是受当前社会面电信诈骗案件高发频发、作案手法不断翻新的总体环境影响,更主要的原因是由于青年学生群体社会阅历较浅、安全防范意识相对薄弱,又是使用互联网等电信平台的主力军,极易被不法分子选择为侵害对象。

该负责人提醒在校大学生,在日常工作生活中,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、短信,不要在不正规的网站购买商品,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身份和银行卡的信息,如有疑问,及时与公安机关取得联系,以免上当受骗。

案例链接:

今年4月,大学生小赵接到学校“老师”电话称让其到学校办公室找对方,小赵来到学校后跟“老师”联系,“老师”称现在办公室有其他的领导,需要送点礼,但是不收现金,让小赵到银行帮助转账。小赵通过网银转账的方式汇给对方5万元后,“老师”称小赵把钱汇错卡了,让其再往别的银行卡内汇5万元。后小赵又在另外一家银行汇给对方5万元,汇完之后“老师”还要求小赵再汇10万元。小赵发现不对劲,便与学校的校长进行反映,最终发现被骗。

北京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近期,此类案件中嫌疑人经常使用的手段从冒充普通朋友、家人变为冒充领导、老师等特殊身份,以需要办事给领导买礼物等理由要求事主汇款,嫌疑人在要求汇款前往往先约事主在某时间某地见面,这样事主就会降低戒心,增加上当受骗的几率。

针对此类案件,警方提示,学生在接到类似电话时,一定要使用对方在自己手机上存储的号码核实身份,如果没有其他的联系方式,可以通过其他人侧面打听或者当面核实,尽量避免被骗。如果遇到前面案例中涉及的老师、领导等具有特殊身份且不方便核实的情况,最好在电话中多沟通几句,提一些双方都认识的人或事,尽量核实清楚对方身份。不论骗子借口是什么理由,只要涉及转账、汇款,当事人都要提高警惕。

【关闭】